文摘导航

虛擬世界?復旦這門課讓學生觸摸元宇宙

小青爱吃草2023-03-26科技0
關於“何為真實”,在課程的最後一節課,戴開宇會引用《無問西東》✨中梅貽琦校長的話給出自己的答案:“你想什麼,聽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如果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惱也不羞恥的喜悅與平和,這就是真…

这几天💥️虛擬世界?復旦這門課讓學生觸摸元宇宙是网络热点资讯,网友都想了解虛擬世界?復旦這門課讓學生觸摸元宇宙的详细信息,wzdh网址导航小编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为您解惑。

虛擬世界?復旦這門課讓學生觸摸元宇宙

圖說:復旦大學“虛擬世界:科技與人文”課 來源/采訪對象供圖(下同)⭐

“同學們,這就是我們今天的教室瞭”,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高級講師戴開宇指著屏幕上的虛擬世界說道。他口中的“教室”,是著名的沙盒型遊戲“我的世界”。這是不久前,復旦大學“虛擬世界:科技與人文”課上的一幕。

當學習場景移植到“我的世界”,虛擬世界成瞭突破時空限制的開放學習場所,沙盒遊戲變成瞭學習工具,PPT上的知識點變成瞭沉浸式的體驗,學習真正成為瞭學生主動建構的過程。

在戴開宇的引導下,同學們還自己搭建瞭“我的世界”服務器,並嘗試共同搭建出一個簡易版的虛擬計算機。

采用教育數字化技術,實現跨越時空的泛在學習,是這門課探索的方向。於是,文社理工醫,一起玩轉虛擬世界。聽課的同學來自各個專業,中文、醫學、生物、計算機……在課程中,戴開宇會打很多比方。

計算機構建數字世界的編碼思維是什麼?戴開宇用《道德經》✨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來類比。作為“一”的比特位可以取“0”和“1”從而生出“二”,“0”和“1”的相互運算從而生出“三”,進而生出“數字虛擬世界”中的萬物。他引導同學們領會計算思維的原理和魅力,也借此鼓勵學生學習和汲取國學中的智慧,那些對人性和世界的終極思考才是永恒的“前沿”問題。

除瞭線下的知識傳授,戴老師還會錄制七八個視頻,準備十幾個文檔:從計算機遊戲到虛擬旅遊,讓同學們線上學習,尋找興趣點。

有瞭充分的精力和十足興趣,無論是在課上的討論環節中,還是在課後的線上討論版上,同學們都討論得熱火朝天。“全人類大腦聯網有可能麼?”“虛擬世界裡也可以構建計算機,那無限循環下計算力會膨脹嗎?”

圖說:虛擬世界的界面截圖

2018年,戴開宇開始瞭這門課程的混合式教學實踐。他認為,這是一個可以從互聯網上輕易獲取知識的時代,教學應該重在“轉知成智”。不僅局限於校內,他還與兄弟院校教師商量,讓各自課程的同學們進入“我的世界”中跨越時空地共同學習,開啟開放互通的“元宇宙+學習”。

一個美女,隨風而舞——戴開宇在課上介紹虛擬現實的構想性時會放這樣一張圖。舞者的旋轉方向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有的同學說順時針,有的說逆時針,還有同學會說,一會兒順時針,一會兒逆時針。

圖片從未改變,但人們卻形成瞭不同的認知。從一張圖片說開去,眼前的屏幕,身旁的建築,整個世界都是如此。“所以,我們如何區分虛擬與現實?如何認識世界?如何認識自己?”這是戴開宇第一節課就提出的問題。

伴隨元宇宙的到來,人類正從原子世界遷徙到虛擬世界中,這是一個“人機共生,虛實融合”的時代。但在戴開宇看來,介紹這些前沿科技的同時,更應該加關註其中的人文精神。

關於“何為真實”,在課程的最後一節課,戴開宇會引用《無問西東》✨中梅貽琦校長的話給出自己的答案:“你想什麼,聽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如果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惱也不羞恥的喜悅與平和,這就是真實。”真實就在一呼一吸的當下正念之中,在你堅持自己的初心恰如其分的生活裡,這就是戴開宇希望這門課帶給同學們的最重要啟迪。

新民晚報記者 張炯強 通訊員 鄧晨菲‍

以上就是《虛擬世界?復旦這門課讓學生觸摸元宇宙》✨的知识内容,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的详细内容,请阅读本站其他文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