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證券丨半導體異軍突起 板塊迎來重要投資節點
这几天💥️周末證券丨半導體異軍突起 板塊迎來重要投資節點是网络热点资讯,网友都想了解周末證券丨半導體異軍突起 板塊迎來重要投資節點的详细信息,wzdh网址导航小编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为您解惑。

周末證券丨半導體異軍突起 板塊迎來重要投資節點
💥️本文共2686💥️字
💥️閱讀完約6分鐘
💥️金融投資報記者 林珂
本周集成電路半導體板塊幾度異軍突起,市場傳聞華為芯片堆疊封裝技術成熟落地,引發產業鏈被追捧,其中中芯國際A股周二一度大漲10%以上。此外,還有消息稱江蘇下發《關於組織召開大基金二期項目投資對接會的預備通知》✨,提到將邀請大基金二期戰略發展部有關負責人就大基金二期2023年投資情況、形勢、任務等作說明和溝通,大基金二期即將再度出手的消息也刺激瞭半導體產業鏈個股,藍英裝備周三大漲10%以上。
有市場人士指出,雖然目前來看全球半導體銷售仍處在下行周期當中,但從周期時間來看,💥️預計中國半導體銷售增速或將於 2023 年上半年觸底。而且從國產替代的角度看,由於核心設備被四處“卡脖子”,💥️目前國產集成電路半導體產業鏈特別是上遊設備、材料也處於一個需求爆發的前期。因此,目前相關部門很有可能再度出臺重磅政策刺激集成電路半導體發展,多事件催化半導體回升預期,國內對半導體產業支持力度逐步加大,國產化仍然是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的主旋律,💥️半導體設備、材料等細分領域投資者可逢低配置💥️。
💥️半導體設備:國產替代先行軍
集成電路作為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核心樞紐,關系國傢安全和中國式現代化進程,我國已形成較完整的集成電路產業鏈,同時擁有龐大的芯片消費市場和豐富的應用場景。浙商證券分析師邱世梁指出,政策端來看,我國對於半導體設備自主化的支持力度有望持續提升,需求端來看,💥️國內晶圓廠擴產帶來的需求有望支持國內半導體設備企業持續快速成長,半導體設備作為半導體產業鏈國產替代焦點大有可為。
可以看到,2022年美國芯片法案進一步限制我國對半導體設備的進口,從而影響國內晶圓廠擴產預期,從當前時間節點來看,海外政策利空在股價端已經反應得較為充分,本土晶圓廠擴產路線明朗,國內半導體設備行業正重拾信心持續成長。整體來看,全球半導體行業景氣整體向下的背景下,大陸頭部晶圓廠延續大規模擴產步伐,在政策資金的強加碼下,逆周期擴產成為大陸半導體行業的現狀。💥️無論是當前業績還是未來業績,半導體設備都是自主可控鏈條裡業績確定性最強的板塊之一。
從產業自身發展前景來看,短期來看本土半導體設備企業已經進入業績兌現期。中長期來看,晶圓產能東移、國產替代邏輯長期存在,行業需求景氣度有望長期延續。首先是晶圓產能東移。集微咨詢預計中國大陸未來5年還將新增25座12英寸晶圓廠,總規劃月產能將超過160萬片,本土對半導體設備需求有望長期維持高位;其次是國產替代。2022年中國大陸晶圓設備國產化率僅7.4%,大部分環節不足10%。在半導體行業增速放緩的背景下,設備進口替代邏輯將日益凸顯。💥️長期來看,半導體設備企業的業績驅動力更多來自市場份額提升,有望表現出高於行業平均的業績彈性。
作為半導體行業中景氣度較高的細分領域,半導體設備一直是重要的投資主線之一。有分析認為,中美脫鉤風險仍存,美國封鎖中國半導體產業,打造國內半導體全產業鏈至關重要,近年來半導體制造設備銷售額強勁增長,半導體產業鏈有望向中國轉移,2022年中國大陸首次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市場。雖然今明兩年投資高峰過後市場也存在同比下滑的可能性,但對於我國企業來說,市場份額的提升是成長的主線。目前我國半導體設備的總體國產化率尚不足10%,相關企業的盈利水平具備較高的彈性。
個股方面,浙商證券分析師王華君建議投資者關註美日荷占據領先地位且已實現部分國產化替代的環節,如塗膠顯影、原子層沉積、清洗、CMP設備等。💥️關註目前國產化率較低的環節,如離子註入、量測設備等。推薦芯源微、北方華創、拓荊科技、微導納米、盛美上海、華海清科、華峰測控、中微公司、萬業企業、精測電子、長川科技、至純科技、新萊應材、正帆科技等。
💥️潛力股精選
💥️半導體材料:重點突破“卡脖子”
在集成電路領域國產替代加速、行業技術升級和國傢產業政策扶持等多重利好加持下,半導體材料國產化進程將進一步加速,國內半導體材料企業有望受益,半導體材料戰略地位日益顯著。有行業分析師指出,出於對芯片產品穩定性的考量,新建晶圓廠將是本土半導體材料份額提升的主戰場。💥️當前,大陸新建主要晶圓廠投產時間多始於2022-2024年,判斷黃金窗口期還將持續2-3年,期間是企業進行半導體材料國產替代的最佳時間。
半導體材料位於半導體產業鏈上遊,是半導體產業鏈中細分領域最多的環節,也是需要重點突破的環節,是需要破解卡脖子的環節。雖然中國半導體材料但是歷經多年發展,已經基本實現瞭重點材料領域的佈局或量產,但產品整體仍然以中低端為主。💥️部分高端產品如ArF光刻膠已經通過一些企業認證,矽片、電子氣體、氫氟酸、靶材中的部分高端產品也已經取得突破並打入ASML、臺積電、三星、格芯、聯電、中芯國際、意法半導體、SK海力士、德州儀器、英飛凌等全球龍頭公司供應鏈,但高端材料依然被海外廠商主導,並且在產能及市場規模方面與海外廠商也有較大差距。中國大陸自主化率仍然較低,國產替代需求迫切。
從市場來看,據SEMI預測,2022年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預計達到698億美元,其中晶圓材料市場將增長11.5%,達到451億美元,封裝材料市場將增長3.9%,達到248億美元;2023年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將突破700億美元。而國內相關廠傢積極擴產,行業景氣度持續走高。
光大證券分析師劉凱指出,2022年上半年多傢半導體材料公司的擴產能項目投產,如上海新陽、江化微等;另有多傢公司及其子公司於2022年在建或擬建擴產能項目,如彤程新材、雅克科技、晶瑞電材等,並預計在未來幾年投產。中低端半導體材料已實現國產化替代,在高端領域,彤程新材、上海新陽的KrF光刻膠產品分別在國內實現供貨,立昂微在實現12英寸半導體矽片的產業化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南大光電先進矽前驅體28nm制項目中7款“卡脖子”前驅體材料全部通過客戶驗證,已具備穩定供應的能力;與此同時,材料廠商不斷獲得本土晶圓廠的驗證及導入的機會,國產化進度明顯加快,市占率不斷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各國愈發重視半導體產業鏈的建設,美國、歐洲先後出臺瞭競爭法案、芯片法案,加大對半導體產業的投資力度。隨著國際貿易摩擦加劇,半導體產業鏈逆全球化趨勢逐步顯現,半導體產業鏈本土化是大勢所趨,國產替代市場空間廣闊,國內半導體材料公司將持續受益於國產替代。考慮到半導體材料戰略地位日益顯著,💥️建議投資者關註光刻膠相關的晶瑞電材、強力新材、南大光電等;半導體化學品綜合服務商雅克科技;濕電子化學品相關的江化微、巨化股份、昊華科技、興發集團等;特種氣體相關的昊華科技、巨化股份、華特氣體等;大矽片相關的上海新陽等;CMP拋光墊領域的鼎龍股份等。
💥️潛力股精選
💥️編輯|龍笑 校檢|袁鋼
本文為|💥️金融投資報💥️jrtzb028( 微信號 )|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系金妹兒
💥️轉載須在正文開頭顯著位置
💥️註明稿件來源及作者名,違者必究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51120180008
以上就是《周末證券丨半導體異軍突起 板塊迎來重要投資節點》✨的知识内容,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的详细内容,请阅读本站其他文章了解。